close
第十四章 道紀

 

-目錄-

 

 

視之不見名曰夷,聽之不聞名曰希,搏之不得名曰微,此三者不可致詰( ㄐㄧㄝˊ ),故混( ㄏㄨㄣˋ )而為一。故上不皦( ㄐㄧㄠˇ ),其下不昧( ㄇㄟˋ),繩繩不可名,復歸於無物。是謂無狀之狀,無物之象,是謂惚恍。迎之不見其首,隨之不見其後。執古之道,以御今之有。能知古始,是謂道紀。

 

 

上一篇(第13章) 下一篇(第15章)

-

 

-

【版本 - 新譯 老子道德經 林安梧 譯】

【原 文】

視之不見名曰夷,聽之不聞名曰希,

搏之不得名曰微,此三者不可致詰( ㄐㄧㄝˊ ),

故混( ㄏㄨㄣˋ )而為一。

故上不皦( ㄐㄧㄠˇ ),其下不昧( ㄇㄟˋ),

繩繩不可名,復歸於無物。

是謂無狀之狀,無物之象,是謂惚恍。

迎之不見其首,隨之不見其後。

執古之道,以御今之有。

能知古始,是謂道紀。

 

 

【譯 文】

看它不見(它是無相的)就叫它「夷」,

聽它不到(它是無聲的)就叫它「希」,

摸它不著(它是無形的)就叫它「微」,

它是無相、無聲、無形的,不可以用言語來形容。

它混沌不分,合而為一。

這整體不分的「一」,它表現出來的並不亮麗,

含藏在裡的,卻也不昏暗;

它綿綿不絕地,難以名狀,最後回復到空無一物,這就叫做「不可名狀的狀態,不可表象的真象」

這就叫做不可捉摸的「恍惚」。

想迎接於前,卻見不著它的頭;

想追隨於後,卻見不到它的身影。

操持古之大道,治理現前萬有一切;

能知原始古道,這叫做「道之統紀」。

 

-

-

 

 

【版本 - 老子道德經 白話解釋】

【原 文】

視之不見名曰夷,聽之不聞名曰希,搏之不得名曰微。

此三者不可致詰( ㄐㄧㄝˊ ),故混( ㄏㄨㄣˋ )而為一。

故上不皦( ㄐㄧㄠˇ ),其下不昧( ㄇㄟˋ),

繩繩不可名,復歸於無物。

是謂無狀之狀,無物之象,是謂惚恍。

迎之不見其首,隨之不見其後。

執古之道,以御今之有。

能知古始,是謂道紀。

 

【大 意】

此章是說大道體虛,超越聲色名相之表,聖人執此以御世也。

 

 

【字 解】

:無色也。

:無聲也。

:取也。

:無形也。

致詰:思議也:

:明也。

:昏也。

繩繩:綿綿不絕之意。

惚恍:非有非無,亦虛亦實。

:道統也。

 

 

【句 解】

視之不見名曰夷,聽之不聞名曰希,搏之不得名曰微:道體無色,所以視之不能見;道體無聲,所以聽之不能聞;道體無形,所以取之不能得。

此三者不可致詰,故混而為一:大道體虛,無色、無聲、無形,這三者不可思議,它是混融而不可分的。

故上不皦,其下不昧,繩繩不可名,復歸於無物:在上,日月不足以增其明;在下,幽暗不能蔽其體,它是那樣的幽微浩瀚,不可形容,畢竟至虛,雖有而不有,復歸於無一物。

是謂無狀之狀,無物之象,是謂惚恍:這沒有形狀的形狀,沒有物像的物象,就是所謂的非有非無,亦虛亦實。

迎之不見其首,隨之不見其後:向前觀,不驪它的開始;向後看,不知它的尾端。

執古之道,以御今之有:聖人能秉持這早已存在的妙道以治世。

能知古始,是謂道紀:能知古始之道者,即是道統之所繫也。

 

 

-

-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News123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