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台東 達仁 地名由來

對於台東 達仁的各個鄉、鎮、市、區,你是否都知道其地名的由來呢?

以下為「達仁」這個地名的由來。

 

 

■ 地名由來

① 『 達仁』地名由來:

本地原為排灣族『阿塱衛社』聚居之地,其意思為『聚集』,即眾多族人,為禦敵需要而逐漸聚集於此。鄉名取自安朔溪出海口平原區的「達仁」村。(花松村,民85,台灣鄉土全誌(九)。台北:中一,頁640)

 

 

② 『 達仁』地名由來:

達仁鄉位於臺灣東側南端,西南與屏東縣牡丹鄉比鄰,西與屏東縣春日鄉相連,西北與屏東縣來義鄉接壤,北與金峰鄉相接,東臨太平洋與大武鄉相接,東北邊有一段鄉界與太麻里鄉相連。日治時期,達仁鄉劃分為五個社,先後劃歸臺東廳大武支廳管理,並在各社直接派駐警察處理行政、教育、衛生等日常政務。二戰後,初始劃歸於臺東縣大武鄉,民國35年自大武鄉分治,當時官派之臺東縣長建議鄉名為「大仁鄉」,以保持與大武鄉之淵源關係,但未被地方人士接納,認為「大」字難脫與大武鄉的臍帶關係,沒有獨立之感。當時首任官派鄉長審酌上級與地方意見,將「大」改為「達」,經代表會決議。達仁鄉傳統領域主要是在大武山及大漢山的餘脈和水系,生活圈分南、北兩區,南區為安朔村(aljungic)、森永村(mulinaga/tjarilik),南田村(seljupetj),北區為土坂村(tjualuqalju/tjuabar)、臺坂村(tjuamanges/tjuaqau/tjuavanaq/larepaq)、新化村(kuvarheng),共6村56鄰,全鄉人口約3,700人,百分之九十以上屬排灣族,餘為漢族。達仁鄉扼守臺灣東南地區交通之咽喉,由於地處邊陲,仍保留了許多自然風貌,最富原始之美。達仁鄉為排灣族之生活圈,傳統經濟型態是山田燒墾種植小米、玉米、芋頭、花生等雜糧。日本時代「集團移住政策」後,實施定耕農業,推展稻米農作,然而,國民政府來臺大肆砍伐森林,水圳遭受破壞及水稻農作不敷成本之下,田地休耕,壯年人皆往都會區謀生。達仁鄉積極發展農業觀光,在既有的傳統習俗上豐富其內涵,提升觀光價值,如傳承久遠的maljeveq(五年祭)祭典儀式,除了祭典儀式之外,也辦理體驗活動及學術研討會。而在新興農業上,推展精緻農業如紅藜、小米等,有機生產,精緻包裝,多元促銷,增添了本鄉永續發展之活力。更積極提報計畫爭取各項建設經費,如公墓公園化、產業中心周邊環境整建等,美化環境並擴充本鄉硬體實力。 (內政部 - 地方行政區域簡介 - 台東縣)

 

 



 

■ 延伸閱讀

台東各鄉鎮區地名的由來

台東 關山 蘭嶼 綠島 達仁
鹿野 海端 長濱 金峰 東河
延平 卑南 池上 成功 太麻里
大武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News123 的頭像
    News123

    隨手記錄

    News123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