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籤詩故事】- 朱買臣負薪

有些籤在籤詩中會附加一則典故,這些典故稱之為「卦頭故事」。這些「卦頭故事」是決定整首籤詩好、壞的關鍵所在。當我們在解籤時,籤詩故事的內容、背景就是我們重要的參考依據。

「籤詩的故事與要義,是解籤的重心」。為了能更正確的解籤詩、說神意,了解這些「籤詩故事」就是解籤詩最基本的一個步驟。解籤人可以根據故事的情節發展,來斷言所問事情的吉凶禍福,並了解神明想要告訴求籤者的建議、提醒。

而在六十甲子籤中的籤頭故事大多源出於戲曲、小說、民間故事、俚語等。而其中以戲曲最多。而這些籤頭故事取材的年代約莫在春秋至明朝之間。但也因為歷史悠久,傳抄過程不免有誤。

另在籤詩典故來源,部分也流傳著不同的說法。故以下亦會針對不同的版本做記綠,供解籤時可分辨、參考之。

(以下資料皆收集,整理自網路及相關資料,若有侵權,再請告知)

 



籤詩 | 卦頭故事-朱買臣負薪

「朱買臣負薪」這一則籤詩故事,可參考【前漢演義】- 《第六十二回 厭夫貧下堂致悔 開敵釁出塞無功》。

故事描述 - 朱買臣負薪(中)

話說朱買臣個性喜好讀書,卻不善於經營家產、事業。就這樣到了四十歲還是一個窮困的讀書人。家裡還有妻子一人,但他的收入並不足以供給妻子在衣食與生活上的需求。故妻子只好和朱買臣一起上山砍柴,並到市場中販賣,用以賺一些錢來渡日子。而買臣雖然肩上挑著柴,但嘴上還是不停的發出讀書的聲音。妻子一句也聽不懂,只覺得他應該是在唸一些古書,心裏就懊惱起來,叫買臣不要再唸了。買臣反而越唸越大聲。因這個原因,再加上生活的困頓,有一餐沒一餐的日子,妻子終於受不了而求去了。買臣說:「我五十歲時就要發達富貴了,現在已經四十多歲,不久之後就要發跡,你已經跟隨我二十多年了,剩下的這幾年難到還忍耐不了嗎?」兩人談不攏,買臣只好寫了休書,讓妻子離去。

數年過去了,買臣也快五十歲了。好不容易當上了官,然而官運卻仍然不亨通。而後武帝欲平定越地,便命令買臣為會稽太守。

買臣衣錦還鄉,不論是官吏、平民百性皆夾道歡迎,大家都想看一看新太守的風度儀表。此時買臣在人群中遠遠看到前妻也在其中,想起了舊情。故當下騰出後園房屋,給他夫妻同居,並給與衣服、食物。雖然前妻此時已衣食無缺,但想起自己之前受苦了這麼久,但現在買臣已經再另行娶妻。自己當初因為受不了苦,而離開了買臣。後悔不已。故最後自盡身亡。

故事描述 - 朱買臣負薪(長)

卻說吳人朱買臣,表字翁子,性好讀書,不治產業,蹉跎至四十多歲,還是一個落拓儒生,食貧居賤,困頓無聊。家中只有一妻,不能贍養,只好與他同入山中,刈薪砍柴,挑往市中求售,易錢為生。妻亦負載相隨。惟買臣肩上挑柴,口中尚咿唔不絕,妻在後面聽著,卻是一語不懂,大約總是背誦古書,不由的懊惱起來,叫他不要再念。偏是買臣越讀越響,甚且如唱歌一般,提起嗓子,響徹市中。妻連勸數次,並不見睬,又因家況越弄越殭,單靠一兩擔薪柴,如何度日?往往有了朝餐,沒有晚餐。自思長此饑餓,終非了局,不如別尋生路,省得這般受苦,便向買臣求去。買臣道:「我年五十當富貴,今已四十餘歲了,不久便當發跡了,汝隨我吃苦,已有二十多年,難道這數載光陰,竟忍耐不住麼?待我富貴,當報汝功勞。」語未說完,但聽得一聲嬌嗔道:「我隨汝多年,苦楚已嘗遍了,汝原是個書生,弄到擔柴為生,也應曉得讀書無益,為何至今不悟,還要到處行吟!我想汝終要餓死溝中,怎能富貴?不如放我生路,由我去罷!」買臣見妻動惱,再欲勸解,那知婦人性格,固執不返,索性大哭大鬧,不成樣子,乃允與離婚,寫了休書,交與妻手,妻絕不留戀,出門自去。

轉眼間已過數年,買臣已將近五秩了,適會稽郡吏入京上計,計乃簿帳之總名。隨帶食物,並載車內,買臣願為運卒,跟吏同行。既到長安,即詣闕
上書,多日不見發落。買臣只好待詔公車,身邊並無銀錢,還虧上計吏憐他窮苦,給濟飲食,才得生存。可巧邑人莊助,自南方出使回來,買臣曾與識面,乃踵門求見,托助引進。助卻顧全鄉誼,便替他入白武帝,武帝方才召入,面詢學術。買臣說《春秋》,言《楚辭》,正合武帝意旨,遂得拜為中大夫,與莊助同侍禁中。不意釋褐以後,官運尚未亨通,屢生波折,終致坐事免官,仍在長安寄食。又閱年始召他待詔。

是時武帝方有事南方,欲平越地,遂令買臣乘機獻策,取得銅章墨綬,來作本地長官。

適值東越王餘善,屢征不朝,觸動武帝怒意,謀即往討,買臣乘機進言道:「東越王餘善,向居泉山,負嵎自固,一夫守險,千人俱不能上,今聞他南遷大澤,去泉山約五百里,無險可恃,今若發兵浮海,直指泉山,陳舟列兵,席卷南趨,破東越不難了!」武帝甚喜,便將莊助調還,使買臣代任會稽太守。買臣受命辭行,武帝笑語道:「富貴不歸故鄉,如衣錦夜行,今汝可謂衣錦榮歸了!」天子當為地擇人,不應徒令誇耀故鄉,乃待莊助如此,待買臣又如此。毋乃不經。買臣頓首拜謝,武帝復囑道:「此去到郡,宜亟治樓船,儲糧蓄械,待軍俱進,不得有違!」

買臣奉命而出。

先是買臣失官,嘗在會稽守邸中,寄居飯食,守邸如今之會館相似。免不得遭人白眼,忍受揶揄。此次受命為會稽太守,正是吐氣揚眉的日子,他卻藏著印綬,仍穿了一件舊衣,步行至邸。邸中坐著上計郡吏,方置酒高會,酣飲狂呼,見了買臣進去,並不邀他入席,盡管自己亂喝。統是勢利小人。買臣也不去說明,低頭趨入內室,與邸中當差人役,一同噉飯。待至食畢,方從懷中露出綬帶,隨身飄揚。有人從旁瞧著,暗暗稱奇,遂走至買臣身旁,引綬出懷,卻懸著一個金章。細認篆文,正是會稽郡太守官印,慌忙向買臣問明。買臣尚淡淡的答說道:「今日正詣闕受命,君等不必張皇!」話雖如此,已有人跑出外廳報告上計郡吏。郡吏等多半酒醉,統斥他是妄語胡言,氣得報告人頭筋飽綻,反唇相譏道:「如若不信,盡可入內看明。」當有一個買臣故友,素來瞧不起買臣,至此首先著忙,起座入室。

片刻便即趨出,拍手狂呼道:「的確是真,不是假的!」大眾聽了,無不駭然,急白守邸郡丞,同肅衣冠,至中庭排班佇立,再由郡丞入啟買臣,請他出庭受謁。買臣徐徐出戶,踱至中庭,大眾尚恐酒後失儀,並皆加意謹慎,拜倒地上。不如是,不足以見炎涼世態。買臣才答他一個半禮。待到大眾起來,外面已驅入駟馬高車,迎接買臣赴任。買臣別了眾人,登車自去,有幾個想乘勢趨奉,願隨買臣到郡,都被買臣復絕,碰了一鼻子灰,這且無容細說。

惟買臣馳入吳境,吏民夾道歡迎,趨集車前,就是吳中婦女,也來觀看新太守豐儀,真是少見多怪,盛極一時。買臣從人叢中望將過去,遙見故妻,亦站立道旁,不由的觸起舊情,記著墓前給食的餘惠,便令左右呼她過來,停車細詢。此時貴賤懸殊,後先迥別,那故妻又羞又悔,到了車前,幾至呆若木雞。還是買臣和顏與語,才說出一兩句話來,原來故妻的後夫,正充郡中工役,修治道路,經買臣問悉情形,也叫他前來相見,使與故妻同載後車,馳入郡衙。當下騰出後園房屋,令他夫妻同居,給與衣食。不可謂買臣無情。又遍召故人入宴,所有從前叼惠的親友,無不報酬,鄉里翕然稱頌。惟故妻追悔不了,雖尚衣食無虧,到底不得錦衣美食,且見買臣已另娶妻室,享受現成富貴,自己曾受苦多年,為了一時氣忿,竟至別嫁,反將黃堂貴眷,平白地讓諸他人,如何甘心?左思右想,無可挽回,還是自盡了事,遂乘後夫外出時,投繯畢命。買臣因覆水難收,勢難再返,特地收養園中,也算是不忘舊誼。才經一月,即聞故妻自縊身亡,倒也嘆息不置。因即取出錢財,令她後夫買棺殮葬,這也不在話下。覆水難收,本太公望故事,後人多誤作買臣遺聞,史傳中並未載及,故不妄人。

典故參考

「朱買臣負薪」可參考《前漢演義》,原文連結如下

【前漢演義】- 《第六十二回 厭夫貧下堂致悔 開敵釁出塞無功》🔍

 

 

其它標題

相同的籤詩故事,常常有不同或是相似的標題,記錄如下

❏ 朱買臣負薪

 

 



#籤詩故事 朱買臣負薪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News123 的頭像
    News123

    隨手記錄

    News123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